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深圳市硕远科技有限公司!
戴尔服务器价格_IBM联想配置_浪潮代理-深圳市硕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戴尔服务器价格_IBM联想配置_浪潮代理-深圳市硕远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2324898850@qq.com
电话:400-080-6079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河背工业区108创业园A301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企业新闻 >

企业新闻

中国云数据库进入高速发展期,阿里云占据42.5

发布时间:2022-11-08 11:03:09浏览次数:

数据库与芯片、操作系统并列为全球信息技术“三大件”。在国家政策牵引和技术人才的努力下,我国数据库发展,从努力追赶到如今比肩国际厂商,云计算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云数据库在很多主流技术创新上已经领先国外。”阿里云数据库负责人李飞飞在近日举办的数字经济高级研修班活动中指出。本次活动以“数据库的创新与跃迁”为主题,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阿里云承办,邀请到来自协会、研究院、企业的行业专家,共话中国数据库40年来发展的技术创新历程以及商业变现之路。

云计算+数据库=?

云计算市场历经十余载风起云涌,如今阿里云稳坐头把交椅,在云计算与各领域融合应用方面抢占话语权。依据IDC发布《2021年下半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跟踪报告》,2021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关系型数据库规模8.7亿美元(58.1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8.7%。

其中,阿里云的公有云关系型数据库以24.71亿元的收入排名第一,占中国公有云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份额的42.5%。

阿里云是国内进入云计算赛道较早的厂商,在数据库领域同样具备先发优势,目前已推出PolarDB、AnalyticDB、Lindorm等产品,并凭借PolarDB的亮眼表现在云数据库市场占据一方。

据了解,阿里云自研的云数据库产品可以在高性能的计算、存储、网络及安全等下一代云计算架构上展开创新,PolarDB自2017年启动自研,采用存储计算分离、软硬一体化设计理念。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PolarDB成功实现包括计算、内存与存储资源的“三层解耦”架构、多主多写、基于内存池化的HTAP、Serverless等多项业内领先技术。

据介绍,PolarDB已广泛应用于政企市场,服务于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全国60%省级医保信息平台、中国邮政、中国太保、友邦保险、申万宏源证券等金融、政务领域的标杆客户。“中国云数据库在很多主流技术创新上已经领先国外。”李飞飞表示,“PolarDB未来还会不断基于新一代云计算架构进行创新突破,持续释放云计算的资源池化潜力,让客户享受到更多云原生技术的红利。”

“云数据库是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新赛道,也为中国数据库企业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机会。”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副主任李国良表示,与传统数据库相比,云原生数据库能更充分利用云计算的潜力。从传统数据库到云原生数据库,最大的技术变革是资源池化与资源解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弹性、高可用、容器化部署、智能化运维等核心能力。

云计算承载中国数据库发展走上快车道

在云数据库浪潮来临之前,人大金仓、神舟通用、达梦等公司作为最早一批数据库厂商,开辟了国产数据库的先河,使国产数据库产品初具雏形,助推数据库产业进入第一阶段。

2009年左右,云计算技术兴起,与大数据、数据库、数据中心等以数据为核心的各技术分支融合发展。自此之后的十年里,传统数据库厂商开始积极布局云数据库产品及服务,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云厂商争相进入数据库领域,发布基于自有云平台的云数据库产品,带动国产数据库走上发展快车道。也是在这一时期,国产数据库走向海外,与国外头部厂商同场竞技,争夺国际话语权。

技术创新是云数据库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内云厂商争相投入前沿技术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崭露头角。今年4月,阿里云李飞飞研究成果荣获数据库国际一流会议EDBT时间检验奖。

“云带来的好处,最重要的就是云上的数据库”李国良指出,在商业化应用方面。云计算帮助数据库产品做到开箱即用,供应商可以提供从硬件、安装、部署到运维的全流程服务。从运维方面来看,云数据库可以通过部署在全国各地的数据中心实现跨地域容灾,此外,人工智能与云的融合应用,推动云数据库走向智能运维。弹性计算是业内热度不减的技术话题,容器云,Serverless新型云技术分支能够促使数据资源的调用更加弹性化。

中国数据库产业从“量变”向“质变”过渡

在云计算技术推动、政策扶持、资本青睐等各方利好的背景下,中国数据库产业即将经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的转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在活动中表示,从技术层面看,数据库将持续与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隐私计算、新型硬件等领域融合进步,向着更高效、更安全和更智能的目标发展。

从云+数据库的技术路线来看,数据库对性能要求较高,且搬迁上云涉及大量数据,导致成本过高,实现从计算、存储到网络的全覆盖、细粒度的弹性能力是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李国良和李飞飞一致认为,云原生是解决数据库弹性需求的关键技术。

“去年我们将PolarDB这种云原生第一代架构进行了升级,将存储、内存、计算从两层解耦跃升到三层解耦。”李飞飞分享道,三层解耦架构可以进一步实现云原生弹性、高可用、高并发的能力。李国良认为,从解决云原生数据库网络能力的角度看,首先要解决既写日志又写数据的问题。其次是将主节点缓存分离,研发按需回放,或是建立包含所有节点的缓存池,提升读写效率。此外,李国良还指出,目前云原生数据库技术无法满足多写,可以通过缓存池的方法来达成。

从“量变”到“质变”,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如何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才能持续推动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在李国良看来,未来数据库的使用可以采用按需付费的模式,在商业应用上进一步完善。

很多企业使用新产品时都会考虑到成本的控制,对于数据库这样的基础设施来说,相关需求尤其强烈。阿里云数据库首席架构师黄贵指出,企业在运营成本和使用成本上都有共同的诉求,云原生数据库通过不断加强的弹性能力能够解决对于业务高峰所带来的的峰值和波谷的适配需求,从而实现成本的控制。

魏亮在活动中带来对于我国数据库产业发展的美好展望,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产业和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数据库行业应用方向和用户需求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新时代的全新机遇和挑战,政策推动、应用牵引双重利好因素的驱动下,数据库厂商不断加快创新的步伐,将探索出更多跨越式发展的路径。

目前,我国的云数据库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

一方面,数据库作为最为复杂、跨技术领域最多的关键基础软件,国家在政策上也在大力扶持。

另一方面,数据库目前正处于技术变革的关键时期,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国产云数据库厂商,跟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国际厂商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且,正如阿里云数据库负责人李飞飞所说,“中国云数据库在很多主流技术创新上已经领先国外。”依据IDC的数据,无论是从总体市场规模还是市场增速上看,云数据库都已经超过了传统数据库。就实际的市场表现来看,在中国的云数据库市场,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已经占据优势,在市场占比上全面超越了亚马逊、微软、Oracle等国际厂商。

因此,云数据库是中国企业在数据库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而数据库领域的国产化突破,与国产芯片、操作系统配合,将极大的促进中国整个科技产业的建设。

文:Young / 数据猿

400-080-6079